如何快速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?
本文是教科书级的择业教材,全文5千字,通读之后,你分分钟能给任何人职业定向和定位,你可以迅速告诉对方,当下最适合TA的工作是什么。
开头,我们先看下本篇的封面人物,这是多年前的一个视频截图,当时她是马总公司的前台。当下2018了,这位美女也成了中年人,据说是菜鸟物流的总监,阿里上市时分得的股权市值在4亿美元上下。
毫无疑问,她的事业算是成功的,但并不是她有多聪明。
青春总是靓丽的,但事业成功却并不是靠颜值,你又不是演戏的明星。
进入本文正题。
2012年时,我毕业十年了,主要职务是外企的商品经理,这商品经理跟我们常听说的客户经理类似,都代表着公司对外进行业务往来。只不过客户经理开发、维护并管理外部的客户,前者也对外,开发、维护和管理供应商。
因为工作原因,我接触了大大小小几百家公司,从五百强,到国企,更多的则是民企,也有不少代理等贸易公司。我发现,即使自动化、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、大数据等科技在发展,其中人的环节还是极其重要的。人不但复杂,还充满了个性化。日常碰到问题,我都会站在如下三个人的立场来思考、分析,并制定对策。
【换位思考】
立场一:公司的立场
我在外企大公司打工,这工资不算低,在其位谋其职,一切工作,当然先维护公司的利益,再去寻思解决办法。你的最终方案怎么说也不能损害公司,否则你这工作还要不?要么走人。
立场二:老板的立场
供应商当中接触最多的,当然是国内民企的老板,生意无论大小,你好歹是客户。民企老板都是创业者,能做到这么大都给五百强供货了,这就是一级供应商。你想想看,这种老板的思维,必有其独到之处。
立场三:打工的立场
这么多供应商接触下来,除了略懂民企老板的创业史之外,我更懂他们员工的疾苦。最简单的,我统计过,民企的产线普通工人,大多数就是执行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。一开始我也诧异,后来发现这就是常态,100家民企中至少有80家是这么来的。我觉得工人工资太低了,问原因,好几个老板是这么说的:“我们的工人月基本工资虽然只有一两千,但加加班能拿到三四千,有些要交保险公积金,实际上我发给他们也有五六千了。”
这第三个立场是我不得不考虑的,我这样混外企的人,号称职业经理人,不也还是个打工的?跟他们的工人是处于同一社会角色、地位,只不过表面略微受点待见。
一句话总结下来,毕业十年时的我,已经耕耘着外企、民企和中国本土商场,尽管还不够深耕,但多立场的换位思考,对职场人的职业生涯有了更全面的理解。这些经验和感想大多在内心,平时也网上发表一些,早在2010年,吴晓波老师名下的财经出版公司,就跟我接触过。终于在2012年我有了整理成册的时间,年底他们帮我出版了纸质和电子书,发行了。
当下我的文章,已经融入了2012-2018的思想,这也是与时俱进。
那年出版不久,不断有读者千辛万苦找到我,2013年微信已经出来了,我趁此组建了一个微信群,让职场人有一个交流的地方。群名就叫做“工作只需20年”。我还列了群宗旨,实际上是职场人财务自由的三步目标。
1-毕业3年内,结束迷茫期,实现职业定向和定位;
2-毕业6年内,达到副业≈主业工资;
3-毕业10年时,工资降到总收入30%以下。
当下已经2018了,五六年过去了,令人欣慰的是,500来位群友中,已经很多人事业有了非常大的起色,知道的年薪超过200万的就有三个,也有成了大V的、创业做老板的。回想当初入群时,他们还大多是五年前的吊丝,一脸迷茫。很高兴看到他们成长,这成长主要是自然规律和个人机缘巧合下的奋斗,我建的群和经验、思想只不过是加速了成型而已。
引子这么长,是告诉你缘由,本文就是来让你先完成第一步:职业定向与定位。
【啥是职业定向?】
职场新人,包括一些“老司机”,是分不清行业是什么意思的。
众向排列的产品行业,比如设备、汽车、日化、互联网、金融,等等,属于行业的范畴。
横向的职务行业,比如财务、采购、制造、项目、市场营销,等等,属于另一种行业。
这俩“行业”都确定了,才能叫做职业定向。说白了,职业定向,就是解决“哪个工作适合我”的问题,定向了,你就知道自己在做或者该做啥工作了。
【啥是职业定位?】
职务就是岗位,也就是工种,你在职务上的位置,比如初级员工、科员/职员、主管、部门经理、总监、副总,职务上的位置,才叫做“职位”。
有了行业,定了职务,并确定了位置,这就是职业定位。
大家都有空间思维,你们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产品行业,算作X轴;你所在部门的功能,也是一种行业,用Y轴表示;以上两点确定好就是职业定向,此后你是做小兵还是将军,就取决于你自己的发展了,职位的高度用Z轴表示。
很形象的,类似用GPS追踪你在地球上的位置一样,你的三坐标都确定了,自然职业更稳定,因为你定位了。
下面就从入门到精通,完成你的职业定向和定位,你不仅自己能用,还能帮助别人。实际上,看一份简历后,只需5分钟,就能定向定位。
【根据爱好来找工作,行不行?】
显然不行,至少毕业头十年不行。以后你有钱了,用工作来体验人生,这可行。
爱好,是你个人某一时间内的追求,是一种私人快感享受。
工作,是商品机器中的一个岗位,是资本家设置的一颗螺丝钉。
这俩完全不是同一个事物,学生和职场新人之所以会混淆这俩的概念,是因为书本上回避了这个问题,而社会上又没人教,只能通过好几年的社会实践也就是弯路,去体验出来。
【不喜欢也不想从事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,怎么办?】
关于专业,有三个道理,毕业头五年内的人,包括几乎所有应届生,是不知道的。
1)专业是多少门课程?
大家看下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比如30门课程,里面所谓的专业课,一般只有10门。英语当中的专业,也是翻译成“Major”,意为主要课程,其他20门功课则是通用课程,讲的常用理论基础。也就是,大学本科教育侧重的是通才培养,而不是专才。再说你自己专业课学到了很多干货?都考100分?这些知识都能在具体工作中使用?显然都是否定的。
即使是研究生阶段,30门课程也不到15门是专业课。大学对人才的教育,更侧重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,而不是期望教给你的理论知识能有多大作用。事实也证明,到了工作中确实没啥用。
所谓专业对口,主要存在于理想状态,大多数人的第一份工作是专业不对口的。大家容易误解了专业的作用,它只是你大学期间的主要学科代号,也是让你完成学业的一个工具,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。
2)专业为何不能对口?
专业,本质上是学校设置的主要课程,这是十年二十年甚至几十年前计划经济下的大学学科设置。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提前多年布局,但没人能预见未来,90年代初第二产业快速发展,达到国民经济的40%,眼看着就奔着60%而来。但是时代和商品经济都在发展,到了当下2018,这第二产业腰斩了,降到了30%,还在往更低走。可是学校里的专业已经来不及对你变更了,你已经学好这个专业即将或者已经毕业。
你想想看,你这个专业扩招了5倍,就业对口的岗位减少了一半还多,这个专业当下毕业的人,是不是只有10%的能专业对口!专业对口,现实中并不现实。
3)毕业之后,专业的作用体现在哪里?
毕业五年后,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人,越来越少;毕业十年后,也没人计较啥专业了,企业用人方和你自己,都不在意专业了。届时你有了工作经验,双方最看重的都是工作经验,而不是专业。
再具体一点,你找下人才网站上任何一份工作,都会有这么一条至关重要的描述:“XX以上学历X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”,偶尔会有加上这条要求的:“工科/理科/文科专业优先”。是不是?你见过几个写具体专业的?
工作之后,你招过人你就懂了,企业和社会就关注你这个人四点:1)啥学历;2)目前啥职位;3)来自哪公司;4)工资证明。这里,并没有专业。
当然,专业相对符合更好,不符合不强求。你要问,毕业之后,专业的作用体现在哪里?少,几乎找不到。学历远比专业重要。
【性格测试有没有用?说我适合做律师和艺术家!】
性格测试本身是有点用的,在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求职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岗位,有一定的参考作用。
但这里是中国,性格测试没啥用,通过性格测试出来的结果,你去找工作,结果是寸步难行。不如放弃。
【关系介绍的工作能不能去?】
当然可以去,在中国发展职业的三要素:关系、资历、学历。关系居首。
两情相悦,对方是“高富帅”或者有点“白富美”,不是更好?为何要拒绝呢?靠关系能找到工作,你都觉得丢脸,没有靠你的“能力”,那人家思聪王公子,不活了?事实是他好好的,还活蹦乱跳呢。
【如何迅速增加资历混职场?】
这就到了职场另一个要素,资历。
资历分成两种:一企业里的资历,二行业内的资历。
什么叫企业里的资历?简单,老板刚创业,一家公司刚起步,你进去就是元老了,或者你待下来“熬到别人都走了”,你在这公司资历就几乎最高了,即使你当初进来时毫无关系,哪怕你小学毕业,也能走出非常成功的事业人生。
比如阿里俩女副总:开头说的,进阿里先做前台,后来做了总监的童文红;创业期间就陪伴马总身边的女版马云,彭蕾,如下照片,蚂蚁金服副总好多年。这俩商场巾帼英雄,目前身价都不低于一亿,年收入不敢臆测,千万级别吧!
其他都没有,但假如你只有行业资历,这个行业圈子里你口碑很好,你也会成为别人争相挖墙脚的对象。
很多人年纪轻轻30岁不到就做了总监副总的,TA不是开心反而担心位置太高,怕将来中年危机。其实大可不必,职场也是个马太效应,副总你可以继续升职做总经理啊,要么从“总”到“董”,你还早得很。你小公司做副总,可以升级到大公司做总监啊,再小也是个大部门的经理。
这里的关键就是行业资历的提升,行业圈子混个脸儿熟,口碑好,你也不需要投简历陌生面试去跳槽了。你换工作也不叫做“求职”,而是别人来“挖墙脚”,收入翻番是起码的。
【这单位只看中我的学历,面试表现都不在意,能不能去?】
刚刚上文在论述专业的重要性时也说过了,企业招人就看求职者四点:1)学历;2)职位;3)当下公司;4)目前工资。啥“专业对口”“兴趣爱好”“面试发挥”“你的缺点是什么”等等,大多扯淡。
招聘方最看重的四大要素中,学历排在第一,这不仅仅是要求,也是门槛,属于“政治考试”类别。新职位出来时,已经定好了“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”,你说你大专还是本科的,你第一步简历粗选期间就被HR小姑娘刷掉了,哪来的面试机会呢?
因此,这里单位看重你的学历,这是好事。所谓的“面试表现”无关痛痒,面试表现只是你的感觉而已,很多人高考“感觉不错”,结果名落孙山。面试和考试一样,感觉不如硬实力,你的学历符合对方要求,这是你胜出的理由,理所应得,你已经为此付出了多年的学业和精力。不过,主要不是担心你学历过高,而是怕你学历达不到。
【人事行政专员有发展前途吗?会计呢?采购呢?】
人事和行政的工作,比较容易上手,软技能比较多,但难以做专。
相比较而言,会计属于财务部,采购属于供应链,更具有“职能部门”的意思,他俩虽然不是工程师的那种技术,但工作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,不可替代性强于人事和行政。
工资方面,大家看下这张我基于一份海量调查得出来的统计结果。会计平均工资高于行政人事专员,而采购员的工资更高一点。
当然,凡事都是辩证的,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。从升职的角度来讲,世界五百强的CEO可是有一半来自于人事行政部门,但会计往上的最高职位是CFO,而采购则发展多年最高职位一般是个采购经理、供应链总监,采购出生的人鲜有能做到副总的。
这仨职位总结来看:会计、采购正常来说工资高于行政、人事,但人事行政岗位升职潜力更大。
【终极定向法:根据一份简历,如何迅速职业定向?定位呢?】
我们来看下往届生小张的简历
当然,美女已经毕业好几年了,这简历却不大美,还用了学校的标识、基本信息过少、工作经历得改成工作经验并往前布局、大学课程写得太多、在校实践根本不需要也太多、荣誉证书和技能得合并写、自我评价多余、外国硕士6年都还没能毕业就不要写、每一项都得短句子排列陈述才好......当然,今天不讨论简历如何制作,她这简历可以直接一句话归纳出来。
“我在深圳有7年的银行客户经理工作经验,硕士学位。”这句话大家看到没有,这就是对她当下的一句话总结。于是:X轴(银行--金融行业),Y轴(业务部),Z轴(助理/职员/经理)。下一步的期望职位1就是:银行等金融行业的业务部主管/经理等职位。
等一等,怎么是“职位1”的?难道还有职位2?是的,这小张她想去其他行业甚至想换岗。那么,期望职位2就是:某某行业的某某部门某某岗位。
当然,当下小张已经找到新工作了,实践下来的数据如下:上家月薪15K,职位1一般给她月薪20K,职位2月薪给她12K-16K。她选择的是职位1,去另一家大银行做业务主管去了。有人问“为何还做原来类似的工作,不是改行换岗嘛?”答案极其简单,职位1给她的工资最高啊,这是她十几次面试下来的结论。
再看应届生小李
她的一句话总结是,“我即将华南农业大学本科应届毕业,制药工程专业,但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,我想做很多工作,人事行政采购等等,都想尝试下”。
大家看到没有,越是没毕业,这一句话总结越长,没办法,学生想法太多。当然,这是你心里想的,但你告诉别人得修改一下:“我华南农业大学即将本科应届毕业,工科”。
于是:X轴(不限)Y轴(不限)Z轴(不限)。仨不限,这还找啥工作呢?想打工,赚钱,得更加精确点,又不是满足你的爱好,是让你来打工给你钞票。我给出她下一步的期望职位,有二。职位1:广州制药行业中的人事、行政、客服、财务、采购员等工作;职位2:广州或深圳相关行业中的相关工作。
为何如此选呢?
因为职位1相对更加精确一点,面试机会有限,但面试成功率更高。职位2多了俩“相关”,并增加了第二城市,就业范围显著扩大,机会更多,可能性也更大,BAT也在目标范围之内,你要做的就是获得面试机会并通过面试。这职位2之所以要存在,因为应届生本身并没有工作经验,稍微大一点的公司应届生都是先进去历练下,此后才“定岗”。应届生都还没工作,就没有工作经验,哪来的行业呢,还改行的?
大公司这定岗,你以为是按照当初跟你说的方向来,其实不然,公司是做人才储备,市场时刻在变化,届时哪个部门缺人你去哪部门,而不是学生思维“当初说好的采购部就应该分配我去采购部”。
好的,总结下,职位定向和定位,得依据你最大的市场价值(最高学历、工作年限、过往经验、城市和薪资)来制定,而淡化爱好、厌恶、兴趣、专业、行业、性格测试。
大家记着上段括号中的字,特别其中的学历,最重要的是最高学历,而不是HR或者某个猎头跟你说的所谓“第一学历”。他们不懂,当你没有工作机会、面试受挫时,他们会装作是专家,跟你说你第一学历不行。英雄不问出处,职场就是个干的世界,我第一学历是小学,后来我不断进取一直读到博士,这就是博士学历,难不成还是小学生?
共性知识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参与。您有收获了,就请长按如下二维码,赞赏即可。